《起跑线》影评
男主拉吉认为自己可以试试,可也许觉得自己是中产阶级吧,还狠不下心去挤。给他打工的下属听了他的话,去排队竟然成功了。他是多么后悔自己没有早点去排队呀。终于下定决心去时,已经晚了。别人凌晨就来排队,他白天才来。别人就地睡觉,甚至用矿泉水瓶接小便,怕有人抢了位置。这个画面咱们中国难道没有吗?如果你告诉家长上西安的名校排队就可以,我相信家长们会老少齐上,排个10天半个月也行。中国的画面比这还恐怖,择校费动辄几十万,还要找关系,甚至父母和孩子都要非常优秀,这还不一定能上。拉吉态度不坚决,来到迟,自然排队失败了,只能试第二个办法了,那就是买学区房扮富人。
拉吉夫妇搬到了贫民区,这里到处是蟑螂,连用水都是困难。糟糕的是他们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贫富差距太明显了。好在邻居的帮忙,让拉吉去打工,终于骗过了监督员的眼睛。可这位邻居的贫困刺痛了拉吉的心,为了凑足学费,这位邻居竟冒着生命危险去碰瓷。拉吉手里拿着这沉甸甸的学费时,想说明真相时又不敢。最终拉吉的女儿皮雅上学了,可邻居的儿子却没能上学。拉吉无法忍受良心的谴责,他感到自己是可耻的偷盗者,盗取了邻居孩子上学的名额。因为政策本来就给贫困学生留的名额少,只能抽签决定。印度的贫困人数那么多,抽到的又能占总人数的多少呀,这只是穷人那点儿可怜的希望。受良心的谴责,拉吉打听到邻居孩子的学校,资助了所有孩子,他想找回内心的安宁。我们看到公立学校的可怜,整个社会把私立学校捧上天了,公立学校破烂不堪,这可能也是我们教育以后面临的局面。那位邻居想找到资助孩子的好心人,却发现拉吉是富人。这位穷人终于受不了了,想去揭发他,可当他走到学校时却退缩了,他的揭发并不能让自己的孩子有学上,只是让拉吉的孩子上不了而已,又何必呢。这位可怜的穷人忍住了,拉吉却无法再忍下去了。他自己找校长说明真相,说自己耍了手段才让孩子上的学,充满讽刺意味的是校长不愿意让他说出去,因为这样就证明学校管理有问题。最主要的是,校长在穷人和富人之间宁愿选择富人,因为可以创收。这哪里还是教育,明明是生意。结尾在拉吉的努力下,公立学校的孩子和私立的孩子一起上台表演,其实孩子一样优秀。男主拉吉的讲话催人泪下,可除了他妻子其他人都无动于衷,因为这是富人的阶层,他们不敢得罪校长。如果穷人阶层在台下坐,一定会为他欢呼的。他们夫妇走出了这个环境,带着孩子去公立学校读书。正如他给公立学校校长说的,像我们这样的家长,多几个来公立学校,公立学校就会好点。这是一部让我们看到阶层固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电影。让我深深的陷入教育的反思中……孩子真正的起跑线不仅仅是父母的财富,学识,更重要的是影片中拉吉的诚实与勇敢。有了这样伟大的父亲,相信孩子会得到幸福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