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生活 慢慢相遇

杜莎夫人(1761-1850)原名为玛丽·格劳舒兹,生于法国的斯特拉斯堡。起初她母亲在同为蜡像制作师的菲利普·科特斯医生(Philippe Curtius)家做女管家,这其间科特斯教会了她蜡塑的工艺。1765年,科特斯为路易十五的情妇Marie Jean du Barry制作了一尊蜡像,这尊仍在展览的蜡像是众多藏品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科特斯于1770年在巴黎创办了蜡像馆,当时吸引了大量观众。该展览在1776年转移到了巴黎的皇宫(Palais Royal)举办。

杜莎夫人在1777年为伏尔泰创作了她的第一尊蜡像,那一段时间她也为其它著名人士制作蜡像,包括卢梭、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等。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她在众多受害者的尸体堆中寻找被斩首的头颅,为它们制作面模。科特斯在1794年去世,并将他的蜡制品收藏全部转给杜莎夫人。1802年,杜莎夫人到了伦敦,后来英法战争的缘故使她无法回到法国,于是杜莎夫人带着她的蜡制品游遍大不列颠和爱尔兰。

1835年,她在伦敦贝克街(Baker Street)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展览。 蜡像馆1884年迁入马里波恩路(Marylebone Road)的馆址,1925年的一次火灾烧毁了很多蜡像,但由于磨具都得到保存,使得很多较旧的蜡质品得以重制。 杜莎夫人蜡像馆现在已经与在其西翼的伦敦天文馆是伦敦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并且在阿姆斯特丹、香港、拉斯维加斯、纽约和上海都开设了分馆。今天蜡像馆的藏品包括了历史名人、皇室成员、体育及娱乐明星和著名的杀人狂等。2013年蜡像馆由休闲业公司杜莎集团所拥有。

自200多年前开业以来,杜莎夫人蜡像馆一直门庭若市,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游客。杜莎夫人蜡像馆经久不衰的原因颇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于人们强烈的好奇心。通过和历史名人的接触,游客们将获得一次激动人心的奇异之旅。在此游客可真切感受到各个时期的名人。在这里让人们有一种时光逆转的幻觉,能亲历这些名人所处的时代、事件。

杜莎夫人蜡像馆的传奇历史可以追溯到1770年的巴黎。正是在巴黎,杜莎夫人开始师从菲利普·科特斯医生学习蜡像制作技术。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杜莎夫人的手艺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她被迫替那些被执行了死刑的贵族们制作死亡面具。19世纪初期,杜莎夫人带着她的蜡像来到英国举行巡回展出。

在那个时代,新闻最主要是靠口头传播的。杜莎夫人的蜡像展出便成为了一种流动的报纸。通过展出那些头版头条中出现的大人物,寻常百姓可了解到最新国际动态。这些价值连城的蜡像使得在欧洲发生的重大事件,包括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等,显得栩栩如生。以写实的手法制作的政治风云人物、恐怖屋里的惊恐蜡像等都为人们广泛流传,引发人们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