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28张图让你一次性了解美国各州(高清组图)

加州、纽约州的特点是物价高,“昂贵”;宾尼法尼亚州的特点的闹鬼,贝茨旅馆是最有名的鬼屋。

7. 各州被记住的程度(偏向蓝色表示熟知的人多,偏向橘色表示忘记的人多)

有名的州包括纽约州、加州、德克萨斯州、华盛顿州、佛吉尼亚州等;而相对来说最不有名的有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等。

加州果然还是好莱坞演员汤姆汉克斯最有名;纽约州则是汤姆克鲁斯;田纳西州是贾斯丁(Justin Timberlake)

纽约州是《教父》,以纽约州黑手党为背景;加州最受欢迎的则是好莱坞鬼才导演昆汀的《低俗小说》。

对加州的评价有“科技公司”、“阳光明媚”等;对德克萨斯州的印象则是“枪”“油”等。

早些年David比较常见;后来是Michael;最近则是叫Jacob的男孩比较常见。

20. 各州成功率如何?(如果各州的每个计划都成功了,美国将会是做什么样?)

高清:中式台球世锦赛 俄罗斯9岁萝莉参赛抢镜

2015年1月26日,2015年中式台球世锦赛,俄罗斯9岁小萝莉参赛抢镜,球技娴熟身高不够鞋来凑。今天下午,鲁宾尼亚的比赛被安排在直播台进行,萌萌的鲁宾尼亚吸引了大批观众,可惜的是由于实力原因,鲁宾尼亚不敌中华台北选手吴芷婷,无缘正赛。

2015年1月26日,2015年中式台球世锦赛,俄罗斯9岁小萝莉参赛抢镜,球技娴熟身高不够鞋来凑。。跟随父亲参赛的俄罗斯小萝莉鲁宾尼亚只有9岁,小所有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因为身高的原因,鲁宾尼亚在比赛时需要穿一双超厚底的鞋才能完成击球。今天下午,鲁宾尼亚的比赛被安排在直播台进行,萌萌的鲁宾尼亚吸引了大批观众,可惜的是由于实力原因,鲁宾尼亚不敌中华台北选手吴芷婷,无缘正赛。

责任编辑:system本文相关新闻网友评论[点击评论]热点图片查看更多美图

稻城如何从沙漠到香格里拉?科学家揭秘青藏高原东部隆升史

中新网北京10月31日电 (记者 孙自法)作为著名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香格里拉的原型,四川省甘孜州的稻城亚丁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腹地,如今平均海拔3700米,其壮观旖旎的高山森林景观引人入胜。

不过,科考证据表明,以稻城香格里拉为代表的青藏高原东部高海拔森林远古时期曾是一片低地沙漠,直到3400万年前才转变为现今的模样。那么,是什么力量驱使亚洲季风渗透到这个地区,绿化了这片沙漠,使之成为世界级的生物多样性中心?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丁林院士领衔该所碰撞隆升及影响团队,并联合英国开放大学、布里斯托大学等国外同行,近日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最新完成的青藏高原东部隆升历史研究成果论文,揭秘稻城香格里拉的“前世今生”。

论文通讯作者丁林院士指出,青藏高原东部海拔高、地形复杂,受季风影响显著,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拥有全球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横断山生物多样性热点。

本次研究中,研究团队2018-2020年连续3年考察青藏高原东部稻城附近的热鲁盆地,开展细致的地质填图和样品采集工作。他们发现,热鲁盆地内部新生代地层发育有从干旱到湿润的连续沉积:地层序列的下部为一套代表着气候炎热干燥的沙漠相冲积扇-风成砂丘沉积;上部为代表着气候相对湿润的湖相和河流相地层,保存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

研究团队通过重建青藏高原东部5000万-3400万年前、从600米的低海拔沙漠到3500米海拔高山森林的隆升历史,进一步揭示出在距今约5000万-3400万年,一个独特的古亚洲季风系统和以稻城香格里拉为代表的、横断山现代生物多样性热点的形成过程。

丁林表示,“青藏高原东部的隆升是改变东亚气候环境的关键节点,触发了亚洲季风和具有全球意义的区域性生物汇聚与新生”。

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何松林博士介绍说,研究团队利用野外科考发现的6套不同层位的火山灰样品,运用锆石铀铅放射性测年方法,首次建立起热鲁盆地的绝对年代学框架,确定热鲁盆地地层属于5000万-3400万年前的沉积产物。其中,下部地层沉积时代为5000万-4500万年前,上部含植物化石的湖相地层的沉积时代4500万-4000万年前,动物化石所在层位的沉积时代为3900万-3400万年前。

利用古土壤钙结核的团簇同位素温度计与植物化石的气候-叶相多变量分析程序(CLAMP),研究团队重建了热鲁盆地详细的古高度变化历史:5000万-4500万年前,热鲁盆地海拔仅为约600米;4500万-4200万年前,迅速上升至约2000米;4200万-4000万年前,继续上升至海拔约2900米;3900万-3400万年前,进一步上升到约3500米,接近现今平均海拔3700米。

结合团队此前研究,在5000万-3800万年前,中国西藏地区已呈现出“两山夹一盆”的地貌特征:两条东西走向海拔超过4000米的山脉,环绕着一个海拔只有1700米的中央谷地,拥有独立的亚热带生态系统。此次研究表明,随着以热鲁盆地为代表的青藏高原东部在3400万年前上升至接近现今高海拔,封闭了这个中央谷地的东端,从而与冈底斯山脉、中央分水岭山脉共同构成晚始新世西藏地区的高海拔显著地形。

何松林说,通过整合同位素放射性定年、同位素地球化学、关键区域的古生物资料和气候模型,研究团队首次揭示出亚洲季风系统的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复杂联系。

本次研究中的动物牙齿化石氧同位素与植物化石CLAMP气候数据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部的隆升推动热带辐合带季风在4500万年前向北渗透,形成与现今季风系统截然不同的始新世亚洲季风气候。结合气候数值模拟显示,青藏高原东部高地显著增加整个东亚的降雨量,主要降水季节为春季和秋季,这与只有一个雨季的现代亚洲季风系统完全不同。研究团队认为,季风演变与不断变化的地貌密切相关,现代亚洲季风是随着不断变化的地形条件和全球地球系统背景下逐渐发展而来。随着青藏高原东部隆升,该区域从一片干热的沙漠演变为一个物种高度多样化的茂盛森林。

中始新世热鲁化石植物群(4500万–4000万年前)。中科院青藏高原所 供图

该团队还在热鲁盆地下部地层中发现高度分化、保存精美的化石植物群,以桉树、帕里宾尼亚和黄连木等为代表,以及以石炭兽、犀牛、雷兽、豫鼠等为代表的化石动物群。虽然物种组成与现今有很大不同,但丰富的动植物多样性表明,横断山特殊的生物多样性在4000万年前已有萌芽,并推动整个东亚生物多样性的现代化进程,这比此前现代生物多样性是中新世产生的结论提前了约2000万年。综合古高度数据和区域资料,研究团队认为,横断山在3400万年前已经形成和现今海拔类似的高山森林景观,并萌生出以稻城香格里拉为代表的横断山生物多样性热点。

论文共同作者、英国开放大学罗伯特·斯派塞(Robert A. Spicer)教授表示,这次青藏高原东部隆升史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季风对未来全球变化的敏感性,以及如何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完)

我国科学家揭秘青藏高原东部隆升历史

青藏高原东部海拔高、地形复杂,受季风影响显著,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拥有全球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横断山生物多样性热点。然而,科考证据表明,以稻城、香格里拉为代表的青藏高原东部高海拔森林景观曾经是一片低地沙漠,直到数千万年前才转变为现今的模样。10月31日,总台记者从中科院青藏高原所获悉,该所丁林院士带领的碰撞隆升及影响团队在《科学通报》发表最新成果,揭秘香格里拉的前世今生。

该成果重建了青藏高原东部5000万年–3400万年前,从约600米的低海拔沙漠到约3500米海拔高山森林的隆升历史,揭示了约距今5000万年至距今3400万年的中-晚始新世,一个独特的古亚洲季风系统和以稻城香格里拉为代表的横断山现代生物多样性热点的形成过程。

“青藏高原东部的隆升是改变东亚气候环境的关键节点,触发了亚洲季风和具有全球意义的区域性生物汇聚与新生。”该文章的通讯作者丁林院士介绍。

研究团队自2018–2020年连续三年考察了青藏高原东部稻城附近的热鲁盆地,发现热鲁盆地内部新生代地层发育了从干旱到湿润的连续沉积:地层序列的下部昌宗组为一套代表着气候炎热干燥的沙漠相冲积扇-风成沙丘沉积;上部热鲁组为代表着气候相对湿润的湖相和河流相地层,保存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

通过整合同位素放射性定年、同位素地球化学、关键区域的古生物资料和气候模型,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了亚洲季风系统的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复杂联系。

结合团队此前研究,该成果表明,在5000万年–3800万年前,西藏地区已经呈现出“两山夹一盆”的地貌特征:两条东西走向海拔超过4000米的山脉,环绕着一个海拔只有1700米的中央谷地,拥有独立的亚热带生态系统。随着以热鲁盆地为代表的青藏高原东部在3400万年前上升至接近现今高海拔,封闭了这个中央谷地的东端,与冈底斯山脉、中央分水岭山脉共同构成了晚始新世西藏地区的高海拔显著地形。

随着青藏高原东部隆升,这个区域从一片干热的沙漠演变为一个物种高度多样化的茂盛森林。科研团队在热鲁组地层中发现了高度分化、保存精美的化石植物群,以桉树、帕里宾尼亚和黄连木等为代表,以及以石炭兽、犀牛、雷兽、豫鼠等为代表的化石动物群。虽然物种组成与现今有很大不同,但丰富的动植物多样性表明,横断山特殊的生物多样性在4500万年–4000万年前已有萌芽,并推动了整个东亚生物多样性的现代化进程。这比亚洲现代生物多样性是中新世产生的结论提前了约2000万年。综合古高度数据和区域资料,该研究认为,横断山在3400万年前已经形成了和现今海拔类似的高山森林景观,萌生了以香格里拉为代表的横断山生物多样性热点。

青藏高原东部曾是低地沙漠为何变成香格里拉?谜底揭晓

科考证据表明,以稻城香格里拉为代表的青藏高原东部高海拔森林景观曾经是一片低地沙漠,直到3400万年前才转变为现今的模样。是什么力量驱使亚洲季风渗透到这个地区,绿化了这片沙漠,使之成为世界级的生物多样性中心?10月3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获悉,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学术副所长丁林带领的碰撞隆升及影响团队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发表最新成果,重建了青藏高原东部5000至3400万年前,从约600米的低海拔沙漠到约3500米海拔高山森林的隆升历史,揭示了约距今5000万年至距今3400万年的中-晚始新世,一个独特的古亚洲季风系统和以稻城香格里拉为代表的横断山现代生物多样性热点的形成过程。

青藏高原东部海拔高、地形复杂,受季风影响显著,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拥有全球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横断山生物多样性热点。稻城亚丁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腹地,现平均海拔3700米,其旖旎的高山森林景观引人入胜。“青藏高原东部的隆升是改变东亚气候环境的关键节点,触发了亚洲季风和具有全球意义的区域性生物汇聚与新生。”文章通讯作者丁林介绍。

2018年至2020年,研究团队连续三年考察了青藏高原东部稻城附近的热鲁盆地,开展了细致的地质填图和样品采集工作。他们发现,热鲁盆地内部新生代地层发育了从干旱到湿润的连续沉积:地层序列的下部昌宗组为一套代表着气候炎热干燥的沙漠相冲积扇-风成砂丘沉积;上部热鲁组为代表着气候相对湿润的湖相和河流相地层,保存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

文章第一作者何松林博士表示,通过整合同位素放射性定年、同位素地球化学、关键区域的古生物资料和气候模型,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了亚洲季风系统的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复杂联系。

利用野外科考发现的6套不同层位的火山灰样品,研究团队运用锆石U-Pb测年方法,首次建立起热鲁盆地的绝对年代学框架,确定热鲁盆地地层属于5000至3400万年前的沉积产物。利用古土壤钙结核的团簇同位素温度计与植物化石的气候-叶相多变量分析程序(CLAMP),研究团队重建了热鲁盆地详细的古高度变化历史:5000至4500万年前,热鲁盆地海拔仅为约600米,4500至4200万年前,迅速上升至约2000米,4200至4000万年前,继续上升至海拔约2900米,3900至3400万年前,进一步上升到约3500米,接近现今平均海拔3700米。

结合团队此前研究,该成果表明,在5000至3800万年前,西藏地区已经呈现出“两山夹一盆”的地貌特征:两条东西走向海拔超过4000米的山脉,环绕着一个海拔只有1700米的中央谷地,拥有独立的亚热带生态系统。随着以热鲁盆地为代表的青藏高原东部在3400万年前上升至接近现今高海拔,封闭了这个中央谷地的东端,与冈底斯山脉、中央分水岭山脉共同构成了晚始新世西藏地区的高海拔显著地形。

同时,动物牙齿化石氧同位素与植物化石CLAMP气候数据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部的隆升推动了热带辐合带季风在4500万年前向北渗透,形成了与现今季风系统截然不同的始新世亚洲季风气候。结合气候数值模拟显示,青藏高原东部高地显著增加了整个东亚的降雨量,主要降水季节为春季和秋季。这与只有一个雨季的现代亚洲季风系统完全不同。研究认为,季风演变与不断变化的地貌密切相关,现代亚洲季风是随着不断变化的地形条件和全球地球系统背景下逐渐发展而来。

随着青藏高原东部隆升,这个区域从一片干热的沙漠演变为一个物种高度多样化的茂盛森林。科研团队在热鲁组地层中发现了高度分化、保存精美的化石植物群,以桉树、帕里宾尼亚和黄连木等为代表,以及以石炭兽、犀牛、雷兽、豫鼠等为代表的化石动物群。虽然物种组成与现今有很大不同,但丰富的动植物多样性表明,横断山特殊的生物多样性在4500至4000万年前已有萌芽,并推动了整个东亚生物多样性的现代化进程。这比亚洲现代生物多样性是中新世产生的结论提前了约2000万年。综合古高度数据和区域资料,该研究认为,横断山在3400万年前已经形成了和现今海拔类似的高山森林景观,萌生了以稻城香格里拉为代表的横断山生物多样性热点。

该文章共同作者,英国开放大学Robert A. Spicer教授表示,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季风对未来全球变化的敏感性,以及如何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

11人遭陌生人袭击身亡村长一家4口被灭门

在非洲许多地方,普通人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近日,尼日利亚2个村庄遭到武装人员袭击,11人不幸身亡,村长一家4口遭灭门,包括他97岁的老母亲。

据尼日利亚媒体8月20日报道,这一惨剧发生在尼日利亚卡杜纳州南部的一个村庄。当地时间周一(8月17日)到周三(8月19日)期间,武装人员袭击了2个村庄,导致11名村民死亡。

卡杜纳州地方团体南卡杜纳人民联盟周三(8月19日)表示,其中一个村的村长一家4口都身亡,包括他97岁的老母亲。

国家公共关系官卢卡-宾尼亚在一份声明中说:“18日武装人员入侵了2个村庄,烧毁了7栋房屋。许多村民被杀害,一些人由于恐惧逃离了家园,死者包括30岁的农民克法斯-马拉奇-博白,16岁的学生高马-保罗小姐等人。”“ 8月16日, 67岁的村长丹-阿祖弥-穆萨一家4口被杀,包括他60岁的妹妹安妮娅-穆萨,45岁的妹妹安吉丽娜-伊尔米娅以及97岁的母亲坎德-穆萨。”

尽管袭击尚未得到警方的确认,但地方政府主席伊莱亚斯-曼扎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说,这些不明武装人员是富拉尼族民兵。

卡杜纳州安全和内政事务专员塞缪尔-阿鲁万在军队抵达时发表讲话,他要求他们与土匪战斗,并确保该地区恢复和平与安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从沙漠到森林科研人员揭秘青藏高原东部隆升历史

科考证据表明,以稻城香格里拉为代表的青藏高原东部高海拔森林景观曾经是一片低地沙漠,直到3400万年前才转变为现今的模样。

新京报记者10月31日从中科院青藏高原所获悉,该所丁林院士带领的科研团队重建了青藏高原东部从约600米的低海拔沙漠到约3500米海拔的高山森林的隆升历史,揭示了横断山现代生物多样性热点的形成过程。这项最新研究成果已在《科学通报》(Science Bulletin)上发表。

青藏高原东部海拔高、地形复杂,受季风影响显著,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拥有全球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热点之一——横断山生物多样性热点。稻城亚丁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腹地,现今平均海拔3700米,其旖旎的高山森林景观引人入胜,是著名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香格里拉的原型所在地。

然而,科考证据表明,以稻城香格里拉为代表的青藏高原东部高海拔森林景观曾经是一片低地沙漠,直到3400万年前才转变为现今的模样。是什么力量驱使亚洲季风渗透到这个地区,绿化了这片沙漠,使之成为世界级的生物多样性中心?

“青藏高原东部的隆升是改变东亚气候环境的关键节点,触发了亚洲季风和具有全球意义的区域性生物汇聚与新生。”文章通讯作者丁林院士介绍。

自2018年起,丁林院士带领的碰撞隆升及影响团队连续三年考察青藏高原东部稻城附近的热鲁盆地,开展了细致的地质填图和样品采集工作。他们发现,热鲁盆地内部新生代地层发育了从干旱到湿润的连续沉积:地层序列的下部昌宗组为一套代表着气候炎热干燥的沙漠相冲积扇-风成砂丘沉积;上部热鲁组为代表着气候相对湿润的湖相和河流相地层,保存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

文章的第一作者何松林博士表示,“通过整合同位素放射性定年、同位素地球化学、关键区域的古生物资料和气候模型,研究团队首次揭示了亚洲季风系统的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复杂联系”。

利用野外科考发现的6套不同层位的火山灰样品,研究团队运用锆石U-Pb测年方法,首次建立起热鲁盆地的绝对年代学框架,确定热鲁盆地地层是属于5000万–3400万年前的沉积产物。其中下部昌宗组地层沉积时代为5000万–4500万年前,上部含植物化石的热鲁组湖相地层的沉积时代为4500万–4000万年前,动物化石所在层位的沉积时代为3900万–3400万年前。

研究团队还重建了热鲁盆地详细的古高度变化历史:5000万–4500万年前,热鲁盆地海拔仅为约600米;4500万–4200万年前,迅速上升至约2000米;4200万–4000万年前,继续上升至约2900米海拔高度;3900万–3400万年前,进一步上升到约3500米,接近现今平均海拔的3700米。

结合团队此前研究,这项成果表明,在5000万–3800万年前,西藏地区已经呈现出“两山夹一盆”的地貌特征:两条东西走向、海拔超过4000米的山脉,环绕着一个海拔只有1700米的中央谷地,拥有独立的亚热带生态系统。随着以热鲁盆地为代表的青藏高原东部,在3400万年前上升至接近现今的高海拔,封闭了这个中央谷地的东端,从而与冈底斯山脉、中央分水岭山脉共同构成了晚始新世西藏地区的高海拔显著地形。

同时,动物牙齿化石氧同位素与植物化石CLAMP气候数据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部的隆升推动了热带辐合带季风在4500万年前向北渗透,由此形成了与现今季风系统截然不同的始新世亚洲季风气候。

结合气候数值模拟显示,青藏高原东部高地显著增加了整个东亚的降雨量,主要降水季节为春季和秋季。这与只有一个雨季的现代亚洲季风系统完全不同。研究认为,季风演变与不断变化的地貌密切相关,现代亚洲季风是随着不断变化的地形条件和全球地球系统背景下逐渐发展而来。

随着青藏高原东部隆升,这个区域从一片干热的沙漠演变为一个物种高度多样化的茂盛森林。科研团队在热鲁组地层中发现了高度分化、保存精美的化石植物群,以桉树、帕里宾尼亚和黄连木等为代表,以及以石炭兽、犀牛、雷兽、豫鼠等为代表的化石动物群。

虽然物种组成与现今有很大不同,但丰富的动植物多样性表明,横断山特殊的生物多样性在4500万–4000万年前就已有萌芽,并推动了整个东亚生物多样性的现代化进程。这比“亚洲现代生物多样性是中新世产生”的结论提前了约2000万年。综合古高度数据和区域资料,该研究认为,横断山在3400万年前就已经形成了和现今海拔类似的高山森林景观,萌生了以香格里拉为代表的横断山生物多样性热点。

该文章的共同作者、英国开放大学教授Robert A. Spicer表示,“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季风对未来全球变化的敏感性,以及其如何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

宾尼亚堤菲莉“炫技黑白”

讯】现年二十八岁的格鲁吉亚钢琴家卡蒂雅.宾尼亚堤菲莉(Khatia Buniatishvili)将首度亮相香港,于三月二十日下午三时在香港大学李兆基会议中心大会堂举行独奏会。

这次音乐会,她将会演奏穆索斯基、李斯特及史达拉汶斯基的作品,宾尼亚堤菲莉表示:“穆索斯基的《图画展览会》和史达拉汶斯基的《彼得鲁斯卡》是从我的新专辑《万花筒》挑选出来的。专辑取名《万花筒》,是因为万花筒总能捉紧某个现实的当下(有时甚至是悲剧性的时刻)并将它们转换成美丽多彩的画面。而李斯特犹如我的初恋。弹他的作品时我总能感觉到恋爱与被爱。”

宾尼亚堤菲莉五岁开始习琴,六岁即站上舞台与第比利斯室乐团一同演出。在二○○八年鲁宾斯坦钢琴大赛中获得第三名,同年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