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长寿老人的特点,往往都是脾气温和,但是也有例外。比如,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的这位百岁奶奶,她的脾气就有些特别。特别在哪里呢?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她会因为一些小事而生闷气,生气的时候,往往好几天都不愿意说话。她的这个脾气特点与许多长寿老人都不同。但是,这位百岁奶奶虽然脾气有点特别,但是性格却非常和善,对人比较友好。她会用一些比较土的方法,为人免费治病,几十年来,为当地无数人解除了病痛,无一失手。
初冬时节,我们“百岁老人寻访小组”从日照市区出发,沿着旅游大道一路西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来到了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刘官庄镇陈家屯村,拜访了这位有些特别的百岁老人。这位百岁奶奶名叫陈希荣,生于1918年,今年104岁。据老人的儿子付兆华介绍,老人的身体一直非常好,在102岁的时候,还能自己做饭吃,生活自理。从前年开始,老人才由子女轮流照顾。
“俺娘现在一天吃三顿饭,早饭一般是喝点小米粥,面条。中午吃一个馒头,再给炒点菜。晚上一般是喝一包芝麻糊,再喝一个八宝粥。”老人的儿子付兆华说,母亲在102岁以前仍然自己做饭。两年前的一天,母亲在屋里摔倒了,腿部受伤,不能正常活动了,从那里以后,就不能自己做饭了,由他们兄妹几个轮流照顾,伺候着母亲的一日三餐。
付兆华说,母亲在饮食上没有特别之处,蔬菜、肉类、蛋类、鱼类都吃,没什么忌口。现在子女轮流照顾,做饭的时候,也不用特别准备饭菜。自己在家里做什么饭,就给老人送什么饭吃,生活上从不挑剔。早上吃面条的时候,还能吃一大碗。中午能吃一个馒头,一碗菜,有时候一个馒头还不够呢。晚上饭就相对简单一些,吃得比较少了,主要就是喝芝麻糊和八宝粥。
“俺娘早上六点多就醒了,不急着起床,躺在床上约一个小时,到七点左右才起床。起床后,她自己倒点热水喝,我们就给她送来早饭了,吃了饭就又躺下了休息了。中午饭一般在十二点左右吃,晚饭是下午五六点钟吃。”百岁老人的儿子付兆华介绍,母亲生活起居比较有规律,睡眠比较好,现在一天除了吃饭的时候坐着,多数时候都是躺在床上休息。102岁以前,身体一直比较好,很少感冒,自己能做饭,还能在院子里活动。从那次摔伤后,自己就站不起来了,有人扶着还能慢慢走路,自己在屋里扶着凳子也能慢慢活动。
百岁奶奶陈希荣,有五个孩子。老大是闺女,今年81岁了;老二是闺女,今年78岁;老三也是闺女,今年73岁。后边是两个儿子,大儿子今年70岁,二儿子今年66岁。老伴在81岁时去世。“俺大姐现在来不了,有气管炎,身体不大好,家又远,现在一年来看一次俺娘。俺二姐、三姐,我,还有俺弟弟轮流照顾着俺娘。”付兆华说,自从母亲不能自己做饭吃了,他们就轮流照顾母亲,考虑到大姐年龄也大了,没让她轮流伺候,但是大姐也非常孝顺,虽然人来不了,也主动出钱,尽一份孝心。
“俺二姐都有重孙子了,俺娘熬下五辈了。现在每年过年的时候,全家几十口子人都来看俺娘,看着这么多孩子来看她,她喜地了不得。”付兆华介绍,他们现在五世同堂,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非常孝顺老人。母亲的几个重孙子,每次来看望老人的时候,都是手拉着手陪着老人说话聊天,也不嫌弃老人的手。吃饭的时候,看到老人的手有些抖,这些孩子都会用勺子喂老人吃饭,显得非常亲近人。
“她娘家是莒县长岭镇西北岭村,俺有两个舅,两个姨,俺娘排行是老大。她姊们五个,就剩下她自己了。”付兆华说,母亲以前曾经说过,姥爷、姥姥活得年龄不算大,具体多大年龄记不清了,只记得两个舅舅活到了七八十岁,两个姨活得年龄也差不多,记得小姨活到了八十多岁。母亲能活到这么大年龄,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反正生活中没有特别之处,吃的东西,喝的东西都是和平常人没什么两样。
我们在了解、分析百岁奶奶陈希荣的长寿之道时,她的大儿子付兆华回忆母亲的生活,也没有发现特别之处。比如吃饭,他们几个儿女家吃得都是最平常的白菜、萝卜、土豆等蔬菜,肉类主要就是猪肉、鸡肉,羊肉等,做法也是家常做法,没有特别之处。喝水也是一样,平时就是喝家里的来自水,老人不喝茶、不抽烟。从不吃钙片、海参,还有什么蛋白粉等保健品,也不知道养生是啥,生活很平常。
“俺娘有个小脾气啊,有一点小事不满意,她就气得两三天不和你说话。从年轻的时候就这样,现在年纪大了脾气也没变,一辈子就这样。”付兆华介绍说,母亲的脾气和别人不一样,年轻的时候经常批评教育孩子,哪个孩子要是不听话,她就气得不说话了。现在也是一样,她要是安排个事,你要是忘记了,或者做得不满意,她两三天不和你说话。有次,他看到屋里墙上贴的报纸掉了一个角,加上报纸都旧了,他看着不好看,没有经过母亲的同意就给撕掉了,结果母亲气得两三天不和他说话。所以,现在母亲屋里的东西,就是摆放的再乱,他们一般都不敢乱动,就怕母亲生气。
虽然百岁奶奶陈希荣的脾气有点特别,好生闷气,但是她的性格却很和善,喜欢帮助别人,喜欢自己一个人独处。老人从年轻的时候就不喜欢逛街,也不喜欢赶集,不喜欢到邻居家串门。我们在奶奶的屋子里发现,墙壁上贴满了传统年画,还有很多制作精美的手工花朵。付兆华说,这些年画都是母亲最喜欢的,每年春节都得把墙壁上贴几张新的年画。那些手工花朵,是母亲用废弃的白酒包装盒,月饼包装盒等纸盒子做的。
“俺娘手巧啊,她年幼的时候,邻居家的闺女出门子(出嫁),她都去给缝被子,做枕头,做鞋子。现在没事的时候,她就找来一些废弃的食品包装盒,用剪子剪成各种形状,再用针线缝起来。有各种花朵,还有扇子,苍蝇拍子等。”付兆华介绍,母亲用废弃的包装纸盒,纯手工制作了很多东西,有装饰用的花朵,有盛装东西用的盒子,篮子,还有夏天用的扇子、苍蝇拍等生活用具。这些用废弃纸盒做的东西,非常实用,她还经常把自己做的盒子、苍蝇拍、扇子送给子女用。
我们分析老人的长寿秘诀时说,奶奶没事就喜欢做手工,这对锻炼手部和脑子是不是也有一定的好处呢?她喜欢做手工,说明她动手动脑能力强,可能无意中就锻炼了动手能力,还锻炼了脑子的思考能力,这就预防了老年痴呆,也使双手保持了灵活性。从老人喜欢用废弃包装纸盒做手工这件事上,是不是也说明她生活中比较节俭?从手工制作的各种形状的花朵上来看,是不是说明她的思维比较灵活?
百岁奶奶的大儿子付兆华介绍,母亲一辈子虽然脾气和别人不一样,但是性格上很好。她对生活非常知足,对人也很感恩。比如,以前生活不好,母亲都是自己饿着肚子,也要让孩子吃饱饭,有时看到邻居家吃不饱饭,她都省出口饭给别人吃,自己宁愿饿着肚子。母亲曾教育他们,人要做好事,不能做坏事。做好事晚上睡得安稳,在别人面前能抬起头来,受人表扬。做坏事晚上睡不着觉,到了外面没脸见人,还得遭人唾弃。
“俺娘早以来(以前,早日里)还给人治病了,在生产队的时候,经常有人来找她。现在年纪大了,加上每个村里都有卫生室,医疗条件好了,这才没有来找她的了。算起来的话,得有六十多年了。”付兆华说,母亲不知道从哪里学得本事,从年轻的时候就会用土方给人治病,不用任何药物,治一个好一个,几十年来从没有失手过。在方圆几里地,母亲用土方治病的名气很大,治愈了无数被疾病折磨的人,很受人尊敬。
百岁奶奶陈希荣能治什么病呢?一个是身体的皮外伤,另一个就是蛇胆疮(又名“蛇蛋疮”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付兆华介绍说,治疗皮肤外伤时,比如手指被刀伤着了,身上的皮肤伤着了,母亲会用三张纸就能治好。治疗的时候,她会在患者面前闭着眼说几句谁也听不懂的话,然后在伤口处吐上一口唾沫,包上一层纸;再说上几句话,再吐上一口唾沫,再说上几句话,再包上一层纸。三层纸包完,皮肤伤处就会立马止疼,止血,七天左右就好了,伤处也不肿胀,伤好后也不留疤痕。
那么蛇胆疮又是怎么治的呢?付兆华说,来找母亲治蛇胆疮的人,都是在医院里治不好的人。很多患者都是不抱什么希望了,最后抱着死马当活成医的心理,打听到母亲能治这个病,就找来了。治疗的时候,也非常简单,母亲用一把刀,多数是用一把镰刀,在患者前面也是同样说上几句别人听不懂的话,用镰刀在蛇胆疮处,割上几刀,过不了七天,蛇胆疮就慢慢地好了。母亲治疗这两个疾病的方法非常简单,但是疗效却好得出奇,几十年来从没失手,治一个好一个,从不收一分钱。
“咱也不知道她是怎么给人治病的,她说的话谁也听不懂。”付兆华介绍,他只知道母亲会治这两种病,别的就不知道了。母亲治病的这个绝活,也没有和他们子女说,谁也不会。前几年的时候,有一个邻村的人手部受伤了,找到了他的母亲,母亲给那个人治好了。后来,那个人拿着饼干和礼品来看望母亲,被母亲拒绝。母亲说,她给人治病,不是为了挣一口吃的,也不是为了挣钱。要是为了挣钱的话,她就不给别人治病了。
付兆华在总结母亲长寿的原因时说,母亲从年轻的时候就喝点酒,但是喝的也不多。也并不是吃饭的时候喝,就是想喝的时候,随时就会拿出酒瓶子,抿上一小口。老人说,喝酒能舒筋活血,但是不能喝多了,直到现在老人在床头上还放着酒瓶子呢。老人还喜欢红糖,还把红糖用布包在腿上,说是能治腿疼。
民间有些土方法,也就是民间偏方,有时候确实能治病。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我们还是得相信科学,去正规医院看病,治病,以免耽误病情。祝网友们心情愉快,生活如意,快乐永远。
(图文/明之)【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或者想分享您的故事,敬请关注《新图视野》,并提供采访拍摄线索。打开平凡视界,感受百味人生。】